蔡立东:良法善治助力市场更好配置资源

蔡立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践证明,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形式。坚持以良法善治解决市场配置资源中的矛盾和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提升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更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确立经营主体平等地位,为资源有效配置奠定坚实基础。经营主体根据价格信号、供求关系变化,对生产经营活动自主决策并自负盈亏,这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基础。如果经营主体地位不平等,受到不合理的区别对待和限制,就会削弱经营自主权、扭曲市场竞争、妨害资源有效配置。只有确立经营主体平等地位,让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发展、公平竞争,自主经营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确认和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平等法律地位,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增强了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活力。例如,民法典第四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从法律上落实了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经营主体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平等法律地位。主体地位平等带来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有利于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促进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赋予经营主体各项权利,为要素自由流动提供充分保障。实现良法善治,权利是重要的法治资源。经营主体充分拥有相关经济权利,就能有效维护和实现权利所承载的经济利益,创造社会财富。正是通过对经营主体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方面经济权利的确认和保护,土地、资本、劳动、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才能成为各种经济权利的客体,获得进行自由流动所必需的法律形式,进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如果没有对经营主体权利的清晰确认,对生产要素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缺乏规则依据和法律保障,资源配置过程就会面临各种纠纷、遭遇障碍梗阻,要素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就无从谈起。所以说,权利对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具有关键意义。经营主体的权利清晰完整、得到有效保护,要素流动和经济循环才会畅通无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和规范我国民事权利种类,全方位规定民事主体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项权利,全面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形成更加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同时完善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形成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这就解除了各类经营主体和企业家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有更大动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为建设市场发育充分、资源配置有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大激励。
    优化政府法定职能,为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优质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但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才能克服消极因素影响、确保市场健康发展,让市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优化政府职能,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法治对于优化政府职能具有根本性、全局性作用。通过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可以使政府职能优化的成果更具长期性、稳定性,有效提升经济治理效能。新时代,我国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依法加强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把转变政府职能同创新管理方式结合起来,把激发市场活力同加强市场监管统筹起来,着力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市场配置资源更为有效。
    (作者为吉林大学副校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9日 09 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