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性仁:走出大陆宪政的一片天

刘性仁

    近来大陆对于宪政产生争辩,这本来就是一件好事,各方能够陈述观点,然而勿扭曲对方观点,勿以扣帽子的方式来模糊关于中国大陆宪政发展的大事。一直以来,大陆对于宪改的争论从未停歇,由于带有相当的敏感性与争议性,因此许多问题并未充分讨论,然而大陆社会对于宪政的争辩,足以显示大陆的宪政发展正在进步当中。
    首先,中国适不适合搞宪政?当然依法治国与对于迈向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来说,大陆当然要搞宪政,回归宪政主义的精神,这并非迎合西方价值,使大陆强迫接受西方制度,而是与中国大陆本身进行对话与反思,藉以回归民本精神,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精进与制度完备,使中华文明能够更加深刻。
    其次,诚如著名的法学家许崇德教授所言,宪政是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既然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30周年大会上,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在于实施」,都已讲的如此明白,那么一来彰显大陆自信,二来显示大陆迈向法治国家之必然道路,三来真正落实社会主义式的民主;若不走宪政,那么大陆对于自身无法交代,也辜负了期待,更无法创造与落实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之社会主义式的民主。
    再者,许多人不必过度担心大陆行宪改就会动乱及改变现状,破坏稳定,失去中国特色;相反地,中国大陆反而要正面迎向宪改,勇于接受各项考验,这只会让大陆的抵抗力越来越强,制度越来越健全,法制越来越完备,民众越来越满意,牢牢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因为无惧与勇于面对,使大陆越来越成熟,制度越来越值得信赖。
    当然,也不是说反对宪改就是一无是处,只是反对宪改者恐怕无法找出更有效的因应方式,毕竟环境再变、时代再变,就是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改变并非具有特定针对性,而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精神,发扬对人民、对社会及对国家有好处的精神,真理是经得起检验,宪改并非破坏,而是修调,使大陆宪政更加坚实,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此外,大陆宪政发展与宪改的动力,绝对是来自于内部而非外部,来自于基层民众的省思与良性的建议,不可否认,确有别有居心者企图透过宪改遂行政治图谋,但这些不轨者终究会受到唾弃,大陆宪政的健全发展也不能因为少数的害群之马就阻碍宪政大局的发展,随着大陆国力的提升及角色的日益重要,自然外界的标准及自我检视的标准亦必须随之提高。
    站在大陆外面看大陆,或许没有资格及能力来议论此议题;然而笔者确信大陆宪政发展对于大陆绝对有正面的帮助,也期盼一个稳定发展中的大陆,逐步建立属于自身特色的宪政秩序,朝向法治化的方向,发扬社会主义的价值性意义;大陆宪政发展绝非西化,也非邯郸学步,只要大陆当局正视宪法的初衷与立意,建立以民为本的原始考虑,实在不能再纯以阶级的角度来考虑一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陆的宪政发展需要时间,也需要肯定,没有人可以左右其时间进程;但宪政调整是必要的,不能怕动、怕改,否则温室内靠保护成长的花朵,将禁不起外在的微风,花朵也缺乏养份及自我修整的茁壮能力。宪法与宪政的辩证关系,不只是静态与动态,而是互为因果互为彰显。诚如许崇德教授所言“如果没有宪法,也就谈不上宪政;如果没有宪政,宪法也不过是写了文字的纸张而已”。既彰显不出中国大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与突出性,一味的回避,也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总之,笔者对于大陆的宪改还是相当有信心,因为大陆当局充分认知到变调的自由化思潮对于大陆宪政的危害,而目前最大的难题恐怕就是面对内部的老左,当然他们爱国爱党并没有错,只是不应全盘否定宪政,甚至将其让给西方,成为西方价值垄断的专属品;大家应当相信,大陆当局能将宪法价值及精髓完成展开,一切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就对了。
    职是之故,中国大陆的希望在于有一批人在爱国的前提下,希望落实民本,回归宪法,将不合时宜的观念进行调整,这是渐进式的改革而非全盘否定及革命;既无针对性,也没有外在的压力与力量;大陆各项改革也都应本于宪法精神,保障人民权利,一切朝着制度化发展,有朝一日,自能走出属于大陆宪政特色的一片天,大陆宪政加油,大陆人民万岁。
    (作者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助理教授 北大法学博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