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存坤:建树新中华法系[1]

马存坤

    一、绪 言
    我中华以数千年文明之古国,具攸远燦烂之历史,文物礼教,中外之史简史册昭垂;奈满清以还,政治失执,夜郎自大,墨守成规,及海禁大开,欧风美雨,纷至沓来,一般人士,感外物之新奇,尽摭掇之能事,由虚心接物择善而从之旨,流为喜新厌旧生吞活噍之弊,对于吾国固有之文化历史,几视为敝屣,举凡泊来品。则津津乐道,此固为过渡时代之通病,要不得谓非国人之耻辱。即以法律而论,世之奉为圭臬者,罗马法也;考罗马之成文法,始於十二铜表,而十二铜表之制定,约在西历纪元前450年,当吾国周代之末叶。吾国之有法律,远在唐虞三代时,其制已粗备,征之古典,历历可证,是知欧西法律之发达,实后於吾国。惜我向重公法,而忽私法,尚道德,而轻权利,渊源虽早,至战国时魏文师李悝,始编法经六篇,为成文法典之祖。秦汉而下,代有因革损益,其中以唐律十二篇较备,下迄元宋明清,多沿旧统,千余年间,无长足之进展,良堪惋惜。虽然,我中华法律,有偌长之历史,且会为安南,朝鲜,日本,暹邏之母法,自占世界上法系之重要地位,特近世文明益进,经济思想之变动,政治形式之改观,而中华法律,遂日渐式微。一般中华法学之士,论我国法者,辄曰:此采此大陆法也,彼采取英美法也,置固有国粹于不顾,弃发皇光大之责任,仰人鼻息,鲜克振作,有志之士,能毋痛心!今党国成立,大非昔比,本革命之精神,以总理精湛博大具世界性之三民主义,为立法原则,首重一切人类之自由平等,泯阶级之观念,阐法治之真谛,拨云见日,大放光明,拔帜易帜,将超罗马法而上之焉。奈何国人不悟,仍事因循,斯文之责将以抛砖引玉,唤醒国人,暨法学之士,以努力此旨乎!
    二、世界法系概论
    世界法系,概分为五,即中国法系Chirsese LawSystem,罗马法系Roman Law System,英国法系 Wnglish Law System,摩罕默德法系(即回教法系)Mohanmeden Law System,印度法系 Hindu Law System。然亦有异者:如日本织田万氏则分为:①印度族法律;②犹太族法律;③回回族法律;④支那族法律;⑤希腊罗甸族法律;(据云罗马法源於此);⑥日耳曼族法律是,其中犹太族法律,出于摩西 Messiah 经典。相传摩西者,伊斯拉业尔(即犹太人之别名)之子,生于埃及,埃及人苦其王之虐,摩西受论於神,救之于锡兰山上,以经典与之,此经典分为法经,(刘芦隐先生曰特尔密 Iapmud 法典)及教典二部。法经有渊源於埃及之习俗者,故当广称之为埃及族法律,而以犹太族法律,为其一部分云,此事宗教色彩过浓,且无确凿考据,故愚意以该法律,不列人世界法系为宜。而希腊罗甸族法律,其最旧者,散见於诗人阿麦尔集中,嗣希腊人於其各地,皆制种种法律,如米腊斯,德拉康,索郎,里鸠尔克等法律是,传罗马法,即渊源於索郎法典,然此不过考古之一要,亦年湮代远,散佚无存,故世之论法者,欧西则断自罗马法为祖,兹本通说,分述如次:
    1.印度法系印度法系,盖世之最早者,最著者为马伦法典,史称马伦乃天神所降,是其神授之法典,实即教典,不过於条义中露法律之意味,所载多宗教上之规则,盖即示波罗门教之旨义者也。然以印度民族之衰颓,鲜能光大其固有之文化,时至今日,家国云亡,鲜为人齿,复以其宗教复杂,迷信綦深,故其宗教意味之法律,在历史上成过去之陈迹,今人称其为古代法之一,聊作法史的研究已耳。
    2.回教法系回教法律,出于穆罕默德 Mohanmeden之克兰,克兰者,即阿拉伯经典之义,全典共百十四章,传由穆氏受之於神,土耳其,波斯,阿拉伯等国,皆有此族之法律,今则国亡族落,文化落伍,世之言法系者,以之与印度法系等量齐观。
    3.中国法系我国法律思潮,发源极早,向重公法,忽私法,尚道德,崇礼教,而轻权利,海禁未开,闭门墨守,编纂法典,多守固范,然自然法论,民主色彩,
    随处可见,诉讼法理,陪审制度,发达均早,此其特色。考我国法典之编纂,可徵于史者,春秋时,齐有管子七法,楚有仆区法,茆门法,鲁昭公六年,郑人铸刑书,昭公二十九年,晋人铸刑鼎,法律渐由习惯而底于成文,法典之规模粗具,然仍未有专篇细目之传於后也。至于战国,法家纷起,法家之书,如商君二十九篇,申不害六篇,虔子九篇,慎子四十二篇,韩非子五十五篇,游隸子一篇,皆各抒议论,自成一家。魏文候师李悝选次诸国法,造法经六篇,一盗法,二贼法,三囚法,四捕法,五杂法,六具法,唐律疏义所云:“李悝法经,集诸国刑典局而为之”是也。虽篇少罪漏,而法之总论各论,已备端倪,后世编法典者,多仍之,此实吾国编纂法典之嚆矢。迄汉萧何,本法经加户兴厩三篇,成九章律,惜或散佚失传,难以考究,或曰:萧何之户律,盖即户役,婚姻,田宅等为关于民事之规定,是为我国法典关于民法规定之滥觞。洎乎曹魏明帝,定新律十八篇,多仍秦汉之旧,惟将具律冠于首,改为刑名,较汉律已增九章,即一劫杀,二作伪,三毁亡,四告劾,五系讯,六断狱,七请赇,八惊事,九偿赃是也。晋武帝命贾充等定法令,就汉九章,增十一篇,陈武帝定陈律三十卷,北朝后魏定魏律三百七十条。北齐定齐律十二篇,首篇曰名例,为后世名例所自仿,后周定大律二十五篇,比于齐法,烦而不要,隋文帝,炀帝,先后定律皆五百条。唐初撰律令,因隋之旧,为十有二篇,太宗时复定律五百条,分为十二卷,于隋代旧律,减大辟人流九十二条,减人徒者,七十一条,又定令千五百九十条,为三十卷,慎刑纵囚,世称其美德。高宗时诏长孙无忌等,撰律疏三十卷,即今所传之唐律疏义也。唐律较之以前诸律,甚臻详备,为中国法之极盛时期,日本,安南,暹邏等,当时服中国文化与武功之盛,派员人朝留学,诸国法之属我法系,以此为最显著。嗣宋之刑统,元之典章,多因于唐,惟明太祖颇注意於律令,令刘惟谲等详定大明律,洪武六年十一月更定之,其篇目一准于唐,采用旧律二百八十八条,续律百二八条,归令改律三十六条,因事制律三一条,掇唐律以补遗百二十三条,合六百有六条,分为三十篇,九年又厘正十三条,十六年又定诈伪律,二十二年复编类颁行。(按此颇称完整,实为清律之张本)清之大清律,多参用明律,定於顺治之初,至康熙十八年,复加修订,都分为七,四百三十六门,并附以例,例凡一〇四二条,其后虽代有修正,然均无大更易,光绪二六年,(1900年)庚子败后,急思变法自强,二十八年,派沈家本伍廷芳等为修律大臣,三十三年沈家本俞廉之英瑞等,奏请编定现行新律,将律例大加删改,定名日现行刑律,复聘日本松冈义正博士,起草民律,共分五编,宣统三年,前三编告成,后二编由法律馆商同礼学馆订正,即所谓“旧民律草案”是也。1912年,清室倾颓,民国肇建,经临时参议院议决,将前清末及施行之法律草案,除与民国国佈抵触部删去外,一律请由大总统颁行。大清新刑律,因即於民元三月十日修正,颁布,定名为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民事则适用旧草,此国府未成立前我国法律之概略也。及民十六,国府建都南京,十七年冬,成立立法院,秉总理三民主义为立法原则,承固有之良制,采世界之新例,内适社会民族之需要,外应世界之潮流,其已成诸法;如刑法,刑诉法,民法总则,债编,物权,及其他特别法,单行法,允为新颖优良之制,况以具世界性之三民主义,以一切人类自由平等为信条者乎?
    4.罗马法系 Lherhng 之言曰:“罗马帝国,统一万国者盖三:方其盛时,以兵力征服列邦,万方景从,是为土地之统一;帝国既衰,犹握有教法之全权,是为宗教之统一;中世以降,欧洲各国,皆奉其遗法为圭臬,是为法律之统一。”盖其法理之递嬗,千余年(自纪元前753年-纪元后476年)之修创,蔚为巨典,称最完全之法律,不特欧洲各国,入其范围,即世界各国,亦几无不被其影响。世之研究罗马法者,(如Cug,Ninbond等名流)大都分罗马法沿革为四期:一自罗马建国至十二铜表之制定,是为不文法时期;二自著名之十二铜表制定,(约在纪元前 450年—448年间)至共和政治之末,是为成文法时期,亦即罗马之基础,但初极不完全,后寝为补足,同时国会常发布成文法,皇帝亦颁勅令;三自帝国初,亚历山大 Alexander 寨尔拉斯 Theodocus帝之世,是为成文法发达时期,此时期因罗马疆土扩大,文化进步,十二表法及其他简单之法律,不足以应用,遂以后来之成文法,用法庭之判决例,及学者之论说,以解释布衍之,同时以轻外心理,对人境之外国人 Peregin(对罗马之市民Civir而言)犯法者不屑予以市民法制裁,专设大判官 Bdieta以理其事,而大判官之任期,仅一年,每大判官就任时,例必发布告令,及审案时常采犯人本国法之长,暨市民法 LusCivile之精义,著为判例,积久成为极完善之万民法,LusGentium;四自亚,塞雨帝,至优帝Lugtinianus,是为法典编纂时代,集市民法,万民法,学说,大判官判例,等之大成,编为法典,内容凡三部,一曰法令类典,Codex二曰学说汇綦 Digesta三曰教科用典Lnstitutiones其后所更编辑者,则曰新敕令,Nouvellac Lnstitutiones总称之为民法全典 Copusluns Civilis诚可谓冶断片于一炉,成古今之钜著,是即为千余年来世界法律之型范。(英美法受其影响不少故云)
    Savigny曰:“罗马法有教学之精神”,盖言其整齐精确,於此可见矣。
    5.英美法系处今文明世界,与罗马共占法界重要之地位者,曰惟英美法系。考英美法系源于日耳曼族之法律,盖近世之欧洲人,非希腊罗甸族之子裔,即古日耳曼之支脉,此族之法律,其特色在非若罗马法之编为法典,而系采习惯法,誉之者,以其不拘泥于形式,能适社会之进化,而应用自如,随时代及法官之意旨而变革焉;然今日之能承该族之正统,守成不渝者,厥惟英美二国,凡撒克逊Angle Saxgn人种,足迹所至之处,渐有移殖其法之势,其法有二:一为普通法Common Law一为衡平法Bguity,前者于普通裁判所适用之,后者於衡平,裁判判所适用之,所堪注意者,即平衡法之本质,较之普通法为新的,进步的,补充的,救济的,为更合于法理性的,为更维护正义的法则。一为罗马万民法之於市民法者,益以英俗尚守旧,凡固有之制恒,不轻改,虽欧洲大陆,盛继罗马法遗统,彼则独若泥而不滓,保持固有之贞洁者;虽然,其衡平法裁判所,所用为衡平之条理,实以罗马法之原则为主,与大陆各国,继受罗马法则一,不过直接与间接之分耳。
    三、建树新中华法系之需要与原则
    人类乃社会的动物,社会系复杂的组织,而“法律则为社会生存之要件,”“为人类共同生存之要具,”复杂之社会,必有赖于精密善良之法制,方能生存,方能安全和洽,而演进。人类营社会生活,前后有数千年之历史,在偌是之悠久过程中,社会虽勉强存在,然而扰攘无已,支离破碎,未能安全,未能知洽,也未见长足之进步,此实因社会组织之未尽善;而社会组织之所以未尽善;又因社会赖以生存保全之法律,未良而未尽善;法律之所以未良未善,实因过去人类,昧于法治之真精神,此所以擅扬法治真谛,以确保社会之进步,人类之安全,为当今之急务也。
    法治之真谛为何?Celsus 曰:“法律者,善及公正之术也。”Lus ess ars doni et aegui Pound曰:“法律者,司直之工具也。”是知法治云者:“乃公平正直之治,若徒具法律之雏形,欠缺公平正直之要素,而治者阶级;挟强力以规范被治者共同生活,此不独失法治之精神,亦有背於人类共同生活之原则,虽社会安全秩序,得赖维持於一时,终必祸乱相等,扰攘无已,为害盍可胜言!”
    吾人纵观今日世界上之法系,印度回教无论矣,我中华法系亦沉没无闻,惟大陆与英美两法系,则并驾齐驱,驰骋宇内,可谓盛矣,可以豪矣;然设其立法之基本观念,大都为个人主义的,“故可称为个人主义的法系”;革命后之苏俄,则尤别开生面,基于偏激的共产主义,为立法,故可称为“共产主义的法系”,“概括言之,是二主义的法系,皆保护支配阶级-个人主义国家,以资产阶级,为支配阶级;共产主义的国家,以无产阶级为支配阶级-之势力,不顾被支配者之利益,按之法治-公平正直之治-之精神,是岂徒无法之价值也哉,直人类社会之敌耳!”如是而欲人类无扰攘之争,社会得安全和洽而演进,岂可得乎?然则救之之道何?曰:惟建树一无阶级性,不偏激,而具有世界性之公平正直之法系,是法系乎!何法系乎?舍吾三民主义的新中华法系其谁求?三民主义,内以打破阶级观念,外以求各民族间之自由平等,而以世界大同为归宿,以此而立法,不偏不倚,不徐不激,合中庸之大道,适进化之潮流,所以绝动乱之源,息人类之争,其造福群伦,为何如乎?!吾故曰:建树三民主义的新中华法系,实为人类求治之要求,社会和洽演进之动力。
    四、结论
    或曰:“罗马法之所以能统一世界法律思潮,有近两千年之历史者,以其帝国盛时,兵力所至,无不实服,故得普殖其法律势力於各国,且各国人民亦多吸收其文化。今我国国势陷危,处次殖民地之地位,安敢望其项背,余将大声应之曰:否否,罗马法之所以有千余年之光荣历史,及其能为各国立法之渊源者,在有万民法之普遍性,适应性,能通行於各国,今吾国以具世界性之三民主义,暨公平正直之道,树一法系,吾人确信将超罗马法而上之,克奏统一世界法律思潮之伟绩,建法治大同之殊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在我中华民族,法律学者,得大觉悟,抱大决心,竭全力以赴之。”有志者事竟成,诸君子其共勉旃!
    [[1]] 该文原载于《法律评论》1930年第7卷第39期。
    此文摘自张晋藩主编:《中华法系的回顾与前瞻》第338-342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