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元:凝聚人权共识 培育人权文化

韩大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我们要深刻认识做好人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加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六条基本特征与宝贵经验,为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一、深刻认识讲话发表的背景与意义
    从国际环境看,人权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各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中美、中欧之间在人权问题上虽有一些共识,但仍然存在着不少分歧。对中国人权发展的污名化成为西方国家遏制中国发展的借口。同时,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改变了国际秩序,使国际政治关系处于极端不确定的状态,人类正孕育新的国际秩序。那么,以什么样的全球化理念来构建新的国际秩序?这是各个国家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建立的国际秩序为人类提供了很多稳定的合理期待,但是出现一些冲突或危机以后,人们思考和担忧未来国际秩序的走向,如安全、人权、和平与发展会出现何种变化趋势?总体而言,全球人权治理正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关于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讲话,强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参与包括人权在内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寻求国际社会最大的价值共识,无疑会对国际人权事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从国内背景看,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理念,也是初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系统阐述,向国际社会清晰地传递出中国对人权的基本立场、观点与哲学,也展现了当代中国人权观的核心价值与特征。在人权领域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侵害人权的个案,也引发了社会对人权保障的普遍关切,特别是地方政府在执法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履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义务。面对个案,我们需要凝聚人权的社会共识。强调人权价值、强调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人权意识,是人民政府对人民群众关于人权保障期待的一种积极回应。
    二、讲话全面阐述当代中国人权观,提出人权建设的新思想、新表述与新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讲话进一步强调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要求“把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1],将人权价值贯穿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领域,以宪法规范与语言阐述当代中国的人权观。
    在尊重与保障人权的关系上,讲话在强调尊重人权的同时也在强调保障人权。从学理上讲,尊重主要针对自由权或者政治权利,保障主要针对社会权。过去我们对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讲得多,对基本政治权利领域的人权讲得少。习近平总书记这篇讲话体现了人权体系的完整性,凸显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利的平衡发展。
    讲话系统地提出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在表述上,强调“积极推动全球人权治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观”[2],展现了人权发展中国道路的开放性。中国的人权属于世界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人权不是另类的人权,没有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的人权生活,世界人权是不完整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没有必要在中国人权的所有命题上都添加“特色”二字。中国的人权发展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这是在人权发展道路和人权理论上的自信与开放,我们需要把人权的普遍性和中国发展道路有机结合起来。
    三、不断提升人权法治化保障水平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权保障法治化作了系统论述,阐明了人权法治保障的基础性、战略性与前瞻性意义。
    加强人权法治保障,必须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性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最显著的特征,人权保障的人民性凝聚了中国人权发展最宝贵的经验。要把人权保障制度所体现的人民性转化为生动的法制实践,确保人民不只在形式上享有权利,还要在实质上真正行使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3]。换言之,立法环节要体现人权原则,执法和司法环节要体现人权精神,所有国家决策、国家战略以及公权力行使的所有环节都要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使人权像血液一样流动在公权力行使的全过程中。
    健全人权法治保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一切侵犯群众合法权利的行为,对一切在侵犯群众权益问题上漠然置之、不闻不问的现象,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坚决追责。”[4]这是对人民群众关注的一种积极回应。针对一些个案中存在的执法人员缺乏人权观念、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的问题,必须纠正,否则会影响人们对法治的期待与信心。
    四、营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弘扬正确人权观,广泛开展人权宣传和知识普及,营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良好氛围”。要构建一个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文化,要“加强对公职人员特别是基层公务人员的人权知识培训”。[5]
    五、依托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提炼原创性的概念
    在中国人权发展的今天,学术界需要解放思想,积极开展人权学术研究,提炼出原创性的概念。中国人民已经创造了丰富的人权实践,为全球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中国的思考与经验。我们需要把它们变成一种原创性的概念与范畴,营造研究人权的学术氛围,积极推进人权的全球治理。同时,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人权的历史、现实与未来问题,构建既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中国当前实际情况,又彰显人权普遍性价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注释: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载新华网2022年2月26日,http://hffgb8afe5a8cf128463dh6b60wqpw9pq96u9v.ffhb.libproxy.ruc.edu.cn/politics/2022-02/26/c_1128418774.htm。
    [2]同上注。
    [3]同上注。
    [4]同上注。
    [5]同上注。
    韩大元,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来源:《人权研究》2022年第2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