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钢建:中国古代宪法对西方法治的影响

杜钢建

    编者按:为纪念《大宪章》签署800周年,英国特别举办大宪章原件的全球巡展。2015年10月16英国领事馆参与组织的纪念大宪章座谈会在广州大学举行,中英双方40多位法律界人士、广州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法学院院长、教授以及博士生导师共同出席会议。会议期间,英国大宪章800周年委员会执行主任Mark Gill就“大宪章历史影响”作了主题演讲;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杜钢建就“中国古代宪法对西方法治的影响”作了主题演讲;香港大学法学院教授Susan Finder就“法治与公正审判问题”作了主题演讲。杜钢建的演讲引起中外学者热烈争论。中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英国大宪章以前中外都没有宪法。英国学者对此不置可否。
    中国古代宪法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据四川发现的禹王时期盘古王表和各种帝王谱系史料,远古众多帝王产生于湖湘地区。盘古帝的陵墓在湘西沅陵。盘古帝以后配罗皇、容成皇,大庭皇、赫头皇直至汉中皇等许多古老姓氏帝王的治理中心都在湖湘地区。张家界地区的前身大庸以及华容等地就是古庸国庸成氏即荣成氏的聚集地。有巢氏诞生在湖南九嶷山南边。有巢氏之子燧人氏诞生在洞庭湖南边的湘山上。燧人氏所建村庄的遗址在今湖南常德市澧县车溪乡南岳村一带。最近湖南道县发现的牙齿化石就是燧人氏时期的。燧人氏时期开始逐步确立扶木历法,结绳记事,立传教之台,兴交易之道。中国的师道之兴即从燧人氏开始。燧人氏晚期发明《河图》、《洛书》、星象历,创造人类早期的符号文字,并发现天道大法。燧人氏晚期已经将体现天道大法的祭祀制度和伊萨姆文化传播到亚欧大陆多处。山西峙峪遗址发现的28000年前“燧人弇兹开天”的骨雕文字就是对燧人氏发现天道大法的记录。
    燧人氏之后是伏羲氏治理时期。1942年长沙子弹库地区出土的楚墓帛书表明伏羲氏在湖湘地区北部区域活动。伏羲氏是燧人氏之子,风姓。继燧人氏习惯法之后,伏羲时期形成人类最早的不成文宪法——《伏羲皇策辞》。根据夏朝以前古籍《三坟》的记录,伏羲、神农、黄帝时期都有宪法。伏羲时期创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管理体系,并形成政府部门的职能和权力划分。伏羲宪法的基础理论是《连山易》理论。伏羲始画八卦,皆連山名易,君臣、民物、阴阳、兵象始明於世。《连山易》论及八大名山,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崇山。“崇山君,君臣相,君民官,君物龍,君陰后,君陽師,君兵將,君象首。”崇山地区是伏羲立君建国的首出之地,也是伏羲早期制定和颁布宪法性法令的中央根据地。除了崇山之外,其他诸如连山、列山等也都在湖南。伏羲时期,因尊事为礼仪,因龙出而纪官,因凤来而作乐。伏羲时期,大臣飞龙氏造六书,潛龙氏作甲历,降龙氏率万民,水龙氏平治水土,火龙氏炮治器用,因居方而置城郭。湖南彭头山发现的8000年前城市遗址就是伏羲氏晚期神农氏初期留下的城郭。伏羲宪法继承了燧人氏时期的民主传统,强调咨於將、咨於相、咨於民三咨询的政府决策程序。伏羲宪法开启了祭天祭祖和八卦预测的法治传统。爱民、顺民、竭力于民的思想成为伏羲宪法的基本原则。
    伏羲氏之后是神农氏治理时期。据史料记载,历代神农炎帝具兆茶陵,即埋葬在茶陵。湖南株洲茶陵云阳山至古茶山一带是历代神农炎帝的祖地和墓葬区域。轩辕黄帝也将神农炎帝后裔封在茶陵。神农氏时期的《神农氏政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神农宪法继承了伏羲宪法的爱民顺民的治理思想,提出“惟天生民,惟君奉天”“民惟邦本,食惟民天”的天、民、君的宪法秩序理论。惟天生民,民意民志民心就是天意天志天心。政府君王的义务是奉天而行,即要尊奉民意民志民心。天、民、君的宪法秩序不能颠倒,否则政府君王的权力就会膨胀,形成政府行为过度的专制政权。神农氏总结了伏羲氏后期出现的政府君王权力多度膨胀的现象,提出了警惕过度政府行为的反过政理论和政策。神农氏宪法提出:“道正常,过政反僻;刑正平,过政反私;祿正滿,过政反侈;礼正度,过政反僭;乐正和,过政反流;治正简,过政反乱;丧正哀,过政反遊;干戈正乱,过政反危;市肆正贷,过政反邪;讥禁正非,过政失用。”神农氏宪法反对过政的理论源于归藏易理论。归藏易理论是神农氏宪法的基础理论,重在强调收敛和内省。“无乱政典”的主张体现了神农氏时期遵守宪法的宪治思想。
    继神农氏之后是轩辕黄帝治理时期。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黄帝四经》和《十问》等帛书表明轩辕黄帝本人及其老师云阳先生、赤松子、容成子等长期在湖湘地区活动。轩辕黄帝最后铸铜鼎而得道的地方在今湖南岳阳汨罗的神鼎山。除了黄帝轩辕以外,十代黄帝中还有黄帝玄律、黄帝鸿、黄帝夷鼓、黄帝魁等也长期在湖湘地区活动。黄帝鸿葬在湘西,其后裔驩兜也流放湘西。《左传》和《史记》均记载,帝鸿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谓之浑敦,即驩兜。笔者查阅诸多族谱表明,历代黄帝是百家姓中诸多姓氏的祖先。史书记载的黄帝十代真实不虚。
    黄帝时期的宪法是《轩辕氏政典》。黄帝宪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二部成文宪法。黄帝宪法的基础理论是乾坤易理论,强调国家治理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和敬天保民的天宪观念。黄帝宪法继承了神农宪法的民本思想和民主法治传统,强调道生法,以道统下,上以施仁,德以明行,行以崇教,教以归政,政以崇化。黄帝宪法重视国家治理与保障民生的关系。黄帝宪法规定,无乱田制,以作田讼。黄帝宪法确立了天师、辅相、五正、百官、士子、农夫、商人、工技等各级政府官员和各行各业的治理体系。黄帝时期的百官许多都与湖湘地区有关。其中包括鬼臾区、容成、鸟师、少师、天老、胡孔甲、奢龙、应龙、大封、巫咸、祝融、蚩尤、庸光、恒先、挥、巫彭、雍父、女媧、隨、风伯、雨师、少昊、祝庸、大隗、重、该、修、熙、相氏、桐君、謵朋、张若、共工氏、务成子、宁封子、野道、祝由、渌图子、浮丘子、柏成子高等也都或出生在湖湘地区或在湖湘地区留下遗迹。
    继黄帝之后是少昊氏治理时期。黄帝轩辕氏将其子少昊封在今湖南株洲茶陵。
    少昊继承太昊之法,故称少昊。历史上共有十四代少昊帝,包括青阳、质、挚、金天、蓐收、允格、契、朱宣、云阳氏、有穷氏等或封在湖湘地区,或从湖湘地区移民各处。少昊青阳氏是张氏的祖先、少昊金天氏是金氏的祖先。其中大部分少昊帝的后裔后来也移民到西方以及美洲大陆,成为古埃及、巴比伦和早期美洲的居民。少昊宪法也继承了黄帝宪法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传统。少昊时期的宪法文化是鸟文化,即宪法规定的百官制度均由鸟的名字命名。《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少皞挚之立出,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鹘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得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少皞挚(鸷)即百鸟之王。将严肃的国家机构官制与鸟文化融合一体,其国风奇雅之致,可谓旷古绝后。
    继少昊之后是帝颛顼的治理。颛顼从小由少昊帝在湖南茶陵抚养成人,继承地位后将国都移至北方和西方。后来帝颛顼在中国2万里以外的西方建立了颛顼帝国。帝颛顼在晚年回到中国,回到故乡,滞留在湖湘地区。帝喾时期帝喾曾经亲自率领中央军队攻打湖南,镇压犬戎族。然而帝喾最后接受了犬戎族的法律文化。帝喾年十五而佐颛顼,三十登帝位,都亳。以人事纪官,故以勾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是五行之官分职而治诸侯。于是化被天下,遂作乐六茎以康位。世有才子八人,号曰八元。帝喾后裔后来也移民西方。帝尧长期在湖南居住以便寻找贤人接班。帝尧在湖南拜见高人善卷、何侯真等修道人士。最后将政权移交众人推举的舜帝。帝尧时期宪法《尧典》的禅让制度成为千古美谈。舜帝时期宪法《舜典》记载舜帝长期在湖湘地区活动,最后葬于湖南九嶷山。舜帝二妃也葬于湖南。
    继舜帝之后,禹王治理天下。禹王是上古在湖南九嶷山得道的大禹后裔。
    《史记·孙子吴起传》、《国语·周语上》、《竹书纪年》记载,“禹治水既毕,祝融之神降于崇山,禹王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崇山在今湖南张家界地区,也是故禹王也称崇禹。大湘西是禹王创建夏朝的根据地。禹王的父亲鲧被封在崇山,爵位为伯,称崇伯鲧。《国语》曰:“其在有虞,有崇伯鲧,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厘改制量,象物天地,比类百则,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共之从孙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锺水丰物,封崇九山,决汨九川,陂鄣九泽,丰殖九薮,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合通四海。”伯禹立功,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禹王在崇山开启夏朝,有共工氏后裔四岳辅佐,疏通天下。此前舜帝流放四凶之一驩兜也在崇山。驩兜后裔移民两河流域建立了巴比伦文明。崇山地区在夏商朝均为候国。商朝甲骨文中多处提及崇候虎伐髳方等。髳方为商朝末期西方八国之一。商朝军队去(夷耳)国要路过崇国。可见崇山地区从伏羲到夏商周的重要地位。
    《尚书·大禹谟》等体现了禹王宪法的精神。禹王继承了尧帝舜帝的宪法传统,外布文德教命,内则敬承尧舜。禹王还得到宪法《洪范》,这是目前能够看见的中国第一部条文齐全的成文宪法。此前伏羲宪法、神农宪法、黄帝宪法等均无完整版本传世。《洪范》继承了伏羲宪法以来的民主法治传统,强调政府决策要实行三项民主决策制度和两项科学决策制度。三项民主决策制度包括重大决策要咨询元老高官、咨询全体干部、咨询全体国民。两项科学决策制度包括卜占和筮占。经过三项民主决策制度和两项科学决策制度后结果相同的话,是谓大同。大同就是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一致。禹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天道大法的法律文明。《洪范》也成为夏商两朝共同遵守的宪法。商汤革命后,在伊尹的教导下商汤继承了黄帝以来的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的宪法治理体系,任人唯贤,民主选举各级官吏。
    周朝的开创及其宪法制度的建立离不开楚国先祖鬻熊的影响。《鬻子》一书表达了鬻熊治理国家的宪法思想。鬻熊的曾孙是楚国开创者熊绎。熊绎从小在湖南茶陵云阳山长大。茶陵云阳山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有宪法。其中齐国宪法和楚国宪法最为有名。秦始皇灭六国文字,将各国宪法文献灭除。楚国宪法文献如今只能从各种史料中略知大概。
    从远古、上古到中古,湖南一直在中华法律体系的创建中占有重要地位。要认识中华法律体系的精华,就必须高度重视湖湘历史文化的法治传统。如今不能再忽视中华文明的远古性,不能再忽视自伏羲、神农、黄帝以来的宪法文献和中华法治传统与经验。
    中国古代宪法影响西方法治的途径在宪法文本方面体现为从中国宪法,到古埃及王国时期宪法、到希克索斯宪法、到巴比伦宪法、到斯巴达宪法、到雅典宪法、到罗马宪法、到日耳曼宪法、到高卢宪法,到英国宪法。
    中国古代宪法的思想内容影响到西方宪法理论的诸多方面。宪法的功能和作用是治国保民;宪法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主协商制度和君主共和制度;宪法规定中央政府实行双相或双执政官制度;相权与王权在宪法上保持适度分离制约制度;宪法在授权方面的政治价值是防止过政现象,限制政府权力过度;宪法文化的宗教特征是萨满祭祀制度,确立由通灵女巫为主体的祭天祭祖的祭司群体;宪法上的权利观念是男女平等,尊重母权;宪法体现的社会治理传统是女王治理;宪法确立四岳和三公等元老议事制度;宪法注重国民皆曰的全民公决的民主决策程序等等。
    中国古代宪法影响西方法治的历史途径在移民路线方面体现为古人在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禹、夏商周等时期向两河流域移民、向非洲埃及移民、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移民、向北欧直至波罗的海沿岸移民的过程。
    中国古代宪法影响西方法律文化的移民部族中有黄种人,也有白种人和棕色人种。神农时期中国的白人已经达到形成六个诸侯方国的人口规模。怪义的后代白阜根据神农的法令率领大量白人组成的勘探队伍去西方丈量距离。欧亚大陆从东极(江浙东部沿海地区)到西极(西班牙葡萄牙)的距离在神农时期就已经丈量清楚了。白阜带去的白人大量留在西方。黄帝后裔中的白人组成的白民国也移居西方。其中少昊的族人将伏羲太昊法律文化和少昊鹰鸟文化也带到了西方。西方古希腊、罗马、日耳曼、高卢、不列颠、斯拉夫、俄罗斯等民族的文化源头均来自中国不同时期的移民所带去的文化。
    这里仅仅就英国早期的氏族来源简单说明一下。在公元1世纪罗马人征服不列颠以前,不列颠的早期氏族居民中西卢氏人、黎甘德氏人、亳来氏狄人等都是春秋战国前后从中国移民到不列颠的。这些氏族都是属于华夏西女国的氏族部落,拥有西女国的法律文化和宗教文化。女王治理是这些氏族的政治传统。鲍狄夏的女儿遭到罗马士兵强奸后,她率领不列颠人进攻殖民城杀死了七万多罗马人。鲍狄夏女王于公元61年反抗罗马的起义失败后自杀。西女国文化最初的源头来自西王母的故乡大湘西的萨姆文化。最近湖南道县发现的牙齿化石的主人燧人氏是萨姆文化的创造者。燧人弇兹氏的伊萨姆文化即女神巫文化由西王母及其后来的西女国各氏族带到了西方各地。英国早期的盎格鲁人和日耳曼人等也大多来自西女国的豨韦氏族,其文化崇拜伊萨氏母神,实行女王治理,女巫担任祭司官,杀人祭祀树神,拥有母猪图腾等。豨韦氏族也是今天刘氏、杜氏、范氏、随氏等姓氏在夏商时期的共同祖先。
    总之,中国古代宪法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值得今人认真地学习。近百年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人忘记了自己的祖先在民主和法治领域曾经拥有辉煌的历史。西方人也忘记了自己的法律文化的由来和源头。人类在不同时期所形成的法律文化实际上拥有共同的来源。最近湖南道县发现的牙齿化石对人类历史的解读足以让世人惊醒。我们提出儒家宪政的根据就在于上古以来历代宪法制度的不断得到完善,依宪执政的理想不断得到提升,司宪督政的经验不断得以积累。回顾和总结中华法治传统的发展过程,有利于实事求是地看待和评价古今中外各国发展法治的历史成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