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立卅载依然弄潮
李顺德1984年3月12日,中国第一部专利法正式通过审议,已经步入而立之年多年的无线电工程专业大学生李顺德受单位的派遣参加了专利法实施前的专利代理人培训。作为新中国首批专利代理人之一,李顺德在1985年4月1日迎来了专利法的实施。当时的人们可能都难以想到,以李顺德为代表的被卷入专利法实施大潮的这些年轻人,会成为中国专利事业的中流砥柱,在此后的30年间,一直挺立潮头,推动着中国专利制度这条大河不断奔流向前。
成为专利代理人之后,李顺德对专利的研究逐渐深入,对这一领域倾注了自己特有的研究与分析。1992年,我国专利法迎来第一次修改,扩大了专利保护范围,延长了专利权的期限,完善了专利审查程序和保护制度。那一年,针对中国复关谈判中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李顺德就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化工产业和医药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其研究报告在《中国知识产权报》前身——《中国专利报》上连载数月,引起了业界的热烈反响。
“你过来吧,咱们专门做这个。”1994年,已在专利领域因丰富的实务经验和独到的犀利见解而小有名气的李顺德,接到发小、老友郑成思教授的邀请,共同组建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中心和社科院法学所知识产权法研究室,从此开始了专职的知识产权学术研究工作,将目光逐步扩大到知识产权的各个领域,研究起点更高,研究视野更开阔,研究内容更深入,研究方向更务实。此后,李顺德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报告和学术文章、专著,提出了诸多创新性的学术观点,并作为专家为2000年与2008年的两次专利法修改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
30年如白驹过隙,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专利法律人才的李顺德早已年届花甲,但他依然挺立在专利领域立法修法的潮头,为中国专利制度的发展完善推波助澜。“我国的专利面临着从数量到质量升华的挑战,突破专利应用的瓶颈是当务之急,切实加大专利保护力度势在必行。”在纪念中国专利法实施30周年座谈会上,李顺德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当前专利制度面临的问题。2009年,已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退休返聘的李顺德,仍然心系专利工作,同时接受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邀请担任法律系主任,作为特聘教授继续活跃在“两院”知识产权法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从新中国第一批专利代理人之一,到专职知识产权学术研究者和学者,再到知识产权界的权威专家和教授,30年来,李顺德见证了中国专利制度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中国用了短短30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知识产权制度的百年之路。新一轮的修法可以更充分地考虑、研究,涉及的面可以更广,更好地推动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这位知识产权领域永不止步的弄潮儿,用行动向人们诠释着中国专利人的不懈追求。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2015年04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