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是体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指标
李顺德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我国经济发展要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需要更多地以有力的措施来推动创新,以知识产权政策来激励创新,以知识产权指标来体现创新。发明专利作为知识产权领域的一项重要指标,与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关系最为密切。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件”的指标,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在国内外竞争发展的新格局下,需要更加重视发明专利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继续突出发明专利指标在“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地位。
进入创新发展与经济竞争的新阶段,世界各国对发明创造更加重视。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适应全球创新发展的需要,以及巩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势地位的需要,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激励发明创造的重大举措。发达国家普遍加强了知识产权立法工作,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不断扩大,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与之相比,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较晚,只有30余年的历史,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激励创新的具体举措、创新氛围、市场环境等,都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从整体上讲,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和知识产权质量,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此外,伴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和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遭遇知识产权等非关税贸易壁垒阻击的几率迅速增长,每年造成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同时,我国在先进制造方面对外支付的专利权使用费持续升高。要改变这些不利因素,实现转型与创新发展,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提升高价值发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显得更加刻不容缓。
自2008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社会的创新积极性得到激发,发明专利数量与质量逐年大幅攀升,对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无论是载人航天、大飞机研制、深海潜水等重大突破,还是高铁、通信等产业的飞速发展,发明专利都占据着重要的支撑地位。2014年,我国受理发明专利申请达到92.8万件,同比增长12.5%,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截至2014年底,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4.9件,比“十二五”规划纲要指标超出了1.6件。
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中,国内专利为70.8万件,占比接近60%,虽然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国外来华专利,但是从有效发明专利的平均维持年限看,国内专利为6.0年,而国外来华专利为9.4年,国内专利与国外来华专利在质量上仍存在不小差距。
从数字中可以看出,我国已经成为知识产权大国,但还不是知识产权强国,迫切需要加快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的转变。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再到近几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等一系列重要决定和报告,都对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知识产权制度是创新驱动的基本保障,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将知识产权与创新驱动的关系阐释的更为明确,彰显了知识产权的作用,对知识产权寄予了更高的期望,进一步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创新与知识产权的重视与运筹。
“十二五”即将过去,“十三五”的蓝图已经开始描绘。“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要实现“十三五”的一系列提质增效目标,必须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必须更加重视发明专利,必须进一步激励发明创造,才能在科技日新月异、经济竞争激烈的世界发展大格局中占据应有的一席之地。继续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的指标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作为体现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指标,唤起从中央到地方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凝聚全社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形成创新发展的巨大合力,使其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既是必要之举,更具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资讯网 2015-8-12